“这条路从德基广场到毗卢寺,1800米凝聚了南京城市建城史当中1800年的历史。”视频中,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、科普中心副主任汪晓茜带领学生漫步长江路,将这条“露天博物馆”沿街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。
这是近日由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党工委推出的党员红色教育路线——长江路“云上读城”活动现场。活动请来高校老师当“主讲人”,依托在地文旅资源作为“活教材”,挖掘埋藏在街巷中的人文记忆、红色历史,打造了基于长江路的“云上课堂”。
从六朝、明清再到近现代,长江路沿线建筑承载了1800年历史。从千年前夯成的土墙,到有着江南风格的园林,长江路因其建筑多样性而价值独特,更因见证了一件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密集发生而具有更高的关注度。
视频中,汪晓茜带领学生沿长江路自西向东行进,途经“五二〇”学生运动纪念广场、南京人民大会堂、江宁织造博物馆、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(“总统府”景区)、中央饭店、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,逐一讲述一座座建筑的基本特征、价值特征以及红色故事。
展开剩余58%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、“龙潭三杰”之一的钱壮飞,曾在中央饭店四楼建立秘密联系点“长江通讯社”,在危急关头传递重要情报,为党组织安全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;走进梅园新村纪念馆,这里是国共和谈期间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,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肩负反内战争取和平的使命,在艰难岁月中工作了300多个日日夜夜。
“我们希望以更加沉浸式、年轻态的传播方式,引导更多年轻人阅读城市、了解历史、锤炼党性。”新街口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新街口街道地处主城,生活中最常见的街巷就是最鲜活且具有生命力的“教材”。去年以来,街道在微信公众号推出“人文新街口”专栏,挖掘辖区内60余条街巷背后的人文故事,通过视频、手绘、照片等多元形式进行讲述,以大街小巷为脉络,串联起一条条“读城”线路。
从街巷的区位及名称由来,到与街巷有关的历史故事、重大事件,再到街巷近年来的新变化……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牟莹莹,作为“人文新街口”专栏稿件“主笔”,从磕磕绊绊写下第一篇《成贤街——贤人成街 文脉绵延》,到如今已经推送至第35篇《韩家巷——忠魂义脉 巷史烟云》,她也有了自己的撰稿心得——“从古说今,凸显特色”,既讲历史、说故事,也推介潮流首店、烟火气小店等特色消费场景。
于街巷烟火中萃取精神养分,打造红色教育沉浸式课堂。新街口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深挖在地独特的人文禀赋,系统梳理党史、建筑史、革命史等丰富历史脉络,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,创新运用短视频、直播等全媒体形式,让这些蕴藏在街巷深处的故事“活”起来、“动”起来、“传”开来,有效提升党员教育的感染力和时代故事的传播力。
来源:南京日报
发布于:北京市京海配资-京海配资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论坛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